网站导航 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Center
新闻中心News infor 中心新闻 行业动态 会议交流 公告通知
中心新闻
打造能源节约社会,创建和谐宜居城市
发稿时间:2015-05-13 22:12:29    来源:福建省海峡绿色建筑发展中心

 今年两会期间,节能环保议题再度升温,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政府如何出招?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IMG_20150316_151847.jpg

        中国能源消耗背景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走的是一条低成本外延式资本扩张的道路,用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来发展工业,没有考虑太多治理环境的成本。中国要想转型,转变成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需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来达到治理环境的效果,也要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办法,提高全民环保的意识,顺应中国传统的理念、坚持节约型的生活价值观。

         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我们曾经用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本是煤炭大国,但是从2009年开始,煤炭也开始依赖进口,再加上土地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的匮乏,对石油的进口过分依赖,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美国的莱斯特?布朗曾经提出问题:“谁来养活中国人?”由于世界粮价上涨,中国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是中国的吃饭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如果粮食要自己生产,耕地就要维持在18亿亩的底线,但这几年城市快速发展,耕地在锐减。现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型迫在眉睫,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特别要提高人的幸福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城市的发展。城市占了地球表面积的2%,城市人口占了全球人口50%,城市创造的GDP占全球的80%,同时城市也消耗着同样比例的资源、能源。城市对全球温室气体增加的贡献在75%以上。城市是人类财富创造的中心,城市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肇事者,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更关注产业的结构的调整,降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能过剩产业,比如说钢铁、水泥、玻璃产业,特别是减少煤炭的消耗,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走一条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这是个基本的理念的转变。

        雾霾问题剖析

雾霾的问题需要辩证的来看,首先雾霾不是中国特有的,早期许多发达国家也曾经遭受过雾霾的困扰,比如说英国伦敦的雾霾事件,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事件,雾霾产生的原因与燃料的结构有关,美国人主要使用石油;中国主要使用的是煤炭。

治理雾霾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考虑,一要降低燃料消耗总量。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来说,政府要大力扶持低能耗的第三产业,也就是现代性、生产性、生活性的服务业;二要提高能效,提升一公升燃料所产生的GDP。在这方面我们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但是从去年开始,煤炭的消耗总量已经开始下降并且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没有增加,这个跟中国节能有直接关系,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几年前就已经稳定在合理水平,中国由于产业的调整治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不仅仅是煤炭,在不久的将来,化石燃料、能源消耗总量都会下降到合理水平。德国人最早提出了四倍跃进计划:GDP能够上升一倍,能源消耗能够下降一倍,虽然听上去很难,但是有些北欧国家已经做到了,现在很多国家提出了零碳与碳综合的概念,这些都是4倍跃进计划的延伸,我国从去年开始,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三是用非化石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改变能源燃料的结构。多用清洁能源,比如说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核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这样就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排放,我们计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提升至15%,虽然有难度,但是我们一定要去做。

除此之外,李院长还提到信息化发展对于生态发展起到了正面推动作用。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联动,这四化是并进的,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认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有两件大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城镇化,多用视频会议、互联网就可以减少使用交通工具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关于我们 丨  法律声明 丨  服务协议 丨  商务合作 丨  广告服务 丨  入驻企业 丨  友情链接 丨  网站导航 丨  联系我们 丨  加入我们 丨  意见反馈
您当前是第 690702 位访客
本站内容版权归福建绿色建筑信息网所有
邮编:350108  电话兼传真:0591-83829085 / 13358251865 邮箱:fjlsjz@163.com  地址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高新大道58-1号北区12层
闽ICP备12345678号-1 技术支持/咨询:17758978993(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