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或产品名称 |
人工湿地技术 |
简 介 |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民用建筑中主要将含有杂质的雨水等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含有杂质的雨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水质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等作用。 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但也要求对生态系统中的处理机制、工艺动力学和影响因素有较深的理解并通过合理设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
主要技术指标 |
水力负荷:小于0.8 水力停留时间:大于1d BOD5负荷:小于120kg/h??d 出水水质:应满足相应的用水水质要求 |
依据标准及规范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等 |
适用范围 |
适用地区:全省范围内适用 适用工程:各类民用建筑 适用部位:景观水体(考虑环境因素,不推荐在污水、中水中使用) |
典型工程应用及 技术服务单位 |
福州建发北湖苑 厦门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 厦门建发中央湾 |